点绿成金兴竹富民——遂川大力发展竹笋产业助力乡村振兴
发布时间:2025-04-16 11:55:55 游览次数:28

“这几天正值春笋采挖旺季,昨天收购鲜笋15万公斤,预计今年可收购加工200万公斤左右,加工半成品按照市场价计算,可实现营收600余万元。”4月10日,在遂川县螺汾村竹笋加工车间,村党支部书记黄庆丰兴致勃勃地向笔者介绍道。

“这边负责称重,那边负责蒸煮……”,顺着黄庆丰手指的方向,笔者看到工人们按照不同分工,有条不紊忙碌着。螺汾村竹笋加工车间聘请务工人员68人,其中脱贫人口21人,每天工资200元左右,村民务工增收1万元左右。

眼下,正是春笋破土而出的季节,农户们抢抓时机,采挖春笋。螺汾村的农户们,载着新鲜竹笋从四面八方赶来,运到厂内收购点送卖。经过称重、记账、验收等程序,留下的鲜笋个个肥大白嫩。加工车间工作人员将鲜笋摆放整齐,集满一筐就送往车间,进行蒸煮腌制。

螺汾村位于大汾镇西部,距离大汾圩镇3公里,湘赣久营线穿境而过。境内毛竹资源丰富,但产业却不成规模。为改变现状,近年来,遂川县林业局驻螺汾村第一书记彭景萍建议,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,立足当地特色资源,优化产业布局,不断壮大竹笋产业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为此,村里决定利用产业衔接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壮大竹笋产业,增加群众收入,助力乡村振兴。该村向上级申请衔接资金50万元,招商引资290万余元,总投资340万余元,利用村里闲置多年的砖厂来建设竹笋加工厂。如今,加工厂已运营三年,实现营收近2000万元,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15000元以上,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益9万元。

“以前我们山里的笋子没人要,每年挖的笋子自家够吃就行,现在有了竹笋加工车间,我们的笋子可以卖,我一天可以挖一二百斤,今年鲜笋子收购价是一斤1.5元,这样算下来我一天就可以赚两三百块。”螺汾村村民黄大发开心地说道。竹笋加工厂带动了村民发展毛竹的积极性,增加了群众收入。

遂川县是毛竹资源大县,全县拥有毛竹林面积50.4万亩。去年以来,该县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促进林业产业发展,利用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竹笋产业。

向科技要产量、向科技要效益。去年,该县规划在衙前镇、碧洲镇建立毛竹产业示范带,面积12592亩,建立2个高标准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。目前衙前镇5000亩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正在建设中,已建好380亩,预计10月底可全面完工。

在示范基地上,只见一条条水管沿着山脊蜿蜒而上,犹如一条条幼龙盘旋在山间;竹林下,一根根喷灌设施立于山头,只要操作员在手机上轻轻一点,水便喷出,漫山遍野都是水雾。去年以来,该县为提高毛竹产量及出笋率,在抓好毛竹低改的基础上,大力推广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,一举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。通过低产林改造及笋竹林基地建设,实现了鲜笋主产区亩均增产1500公斤。

在此基础上,该县还进一步创新经营、销售模式。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大力发展竹产业,加工笋干、笋罐头等成品,利用网络平台、电商、超市和社群营销等手段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,多渠道将鲜笋和笋制品销往北京、上海等城市。

据统计,该县竹笋年产量近10万吨。涌现了江西竹林食品有限公司、江西宇和食品有限公司等竹笋加工企业10余家,年产值突破2亿元,带动5000余名劳动力就业,人均增收4000余元。

来源:井冈山报 作者:邓福才 李玉琼


赣ICP备2022006309号
网站地图
技术支持:
使用微信扫码分享